关键词: 全国招教
课程推荐>>>2021年招教直播讲座免费听,更多试题资料点击领取
爱与责任类写作素材
(1)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3)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因为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4)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知不觉地消失。
(5)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6)儿童是脆弱无助的。 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7)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8)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9)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能滋养着思想的大河,使其生机蓬勃。 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
(10)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11)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12)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是掌握知识。
(13)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那么他并不以识记为目的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14)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15)如果没有文化财富———知识、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美,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暗淡、狭隘,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一个未来的物质生产的劳动者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不可熄灭的向往。
(16)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17)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18)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 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人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卡耐基
(19)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
(20)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朱永新
(21)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赞科夫
(22)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马卡连柯
(23)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24)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 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苏霍姆林斯基
(25)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叶澜
☟☟☟
添加全国客服老师微信
备注“网站”
获取更多考试资讯和海量备考干货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安识别添加
获取1对 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